香港由零到現在 (二)

石硤尾屋邨
接上回香港由零到現在 (一)之上文
貪民窟、寮屋處處,徒置區剛出現,(全港第一座落成之徒置區)只有兩層,全都在九龍區深水涉、石硤尾邨,即現時石硤尾屋邨(九江小學原址),那是否在這情況就沒有人養狗呢? 
寮屋區居民
答案是無可能,就因為經濟差,治安壞,反之住寮屋者大都有養狗,只不過是我國中國狗(唐狗)(土狗)或沙皮狗,原因是售價低,當時港幣,2元至10元就可買到,(唐狗)(土狗)一般都是用作看家,防小偷,遇有陌生人走近家,吠兩三聲,驚動一下主人或鄰居而已,多少都起到一定阻嚇作用,當時,社會尚有部份人喜歡專用(唐犬)作肉食之用,沙皮犬亦同樣起到阻嚇作用,但部份人都較接受喜歡利用該犬之鬥性去作鬥犬娛樂及賭博之用,因此當時香港整個地區,(唐犬)和沙皮犬基本上到處可見,反觀今天,除了一些新界鄉間間中可見到,但為數已很少了,市區內基本上大部份寵物大都是海外名犬,甚至有些具有名門望族,冠軍後裔的已很普遍了。

六七十年代家庭的生活環境及家用品
於60-70年代整個香港地區就只有位於彌敦道近亞楷老街,即(現時匯豐銀行側邊)的一間寵物店,是真真正正名符其實之寵物店,有鳥、兔、龜、貓、狗、金魚、熱帶魚、水草和小盆栽出售,名為(李鎮記),而當時全港亦只有一家小動物診所,名為(屋利獸醫醫務所),位於九龍區勝利道10號B鋪、香港區的在跑馬地電車總站對面。
60年代的半島酒店
基本上整個香港寵物市場於當時是何等難做,在當時真的要想買一隻狗回家飼養,只有兩個途徑,一就是可到當時的(香港防治虐畜會)處收養,收費很低,而另一方法就是買一些低價位的犬,例如(唐犬)、沙皮犬和雜交狗,都可到深水涉南昌街近基隆街處之街邊擺攤小販處買,那時的南昌街中間是一條大明渠,由石峽尾而下到深水涉碼頭迎基隆街處才有一小接駁通道,好像小橋面,由西到南大約有30米左右長度,就在通道邊就有三四個擺攤小販賣小狗、小貓,又或是一些小販手推自行車,前架、後架,都放上一小鐡籠,載上小貓、小狗到處兜售,那些小販大部份都活躍於油麻地,旺角等地區或新界墟期,都會有些村民把小狗,小貓帶出來售賣,一般價格都較市區低廉。
|